相识,而又别具一格,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相邻乡镇话语也不尽相同,景象万千。何况,这里的丹岩渗透着他们的血与泪,这里的碧水流淌着他们的爱与恨。 景翩翩喷洒在五福堂南门“尚书第”三个大红字上的血迹渐渐被时光涤荡,却越来越多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明末清初,大才子钱谦益编纂《列朝诗集》,有八不取,一不取###大集,二不取道学体面,三不取遥和,四不取摹拟,五不取剽贼,六不取僻涩,七不取平调,八不取俗套,却一口气取了景翩翩诗作五十二首。景翩翩的诗不胫而走,名满天下。在人们饭后茶余闲谈中,丁家后裔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便于康熙年间(1662—1722)将她的墓迁回建宁黄舟坊水月观旁,让当地文人士子凭吊,似乎也荣宗耀祖。 景翩翩玉殒香未消,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着迷而来。人们在凭吊景翩翩之余,每每要诅咒几句丁长发(李春仪)。这样,丁家后裔的荣耀感也就渐渐地变为耻辱感。于是,趁着风高夜黑,又将她的墓悄悄迁到谁也不知道的地方…… 然而,这并不能阻止人们对于景翩翩的怀念。道光元年(1821),县令马廷鼎寻景翩翩墓未果,心里非常悯恻。仿佛那是他的祖宗,好像是他欠一笔什么债,便慷慨解囊,在原址重立景翩翩的墓碑,聊以z慰。他还在这墓碑刻上自己一首诗:“玉骨沉沦瘗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