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出了基本的要求:人选可以是可以是英雄本人,也可以是英雄的战友。硬杠子是典型人物至少获得过一枚一优勋章或者一枚一勇加若干其他勋章;参加宣讲人员必须是新话讲的好而且能言善道。典型人物的出身要兼顾各个社会阶层和相关人群:本地土著、新移民、老移民、北方移民、江浙移民、福建广东移民……另外,给本地黎苗应征和自愿入伍人员、日朝籍的国民军士兵也要有专门的名额。总之一碗水要端平,不能体现出某个人群特别受青睐或者特别善战的形象。 筛选后将相关事迹转发到宣传口撰写宣传稿件。魏爱文原本打算在政治处列编若干专门的笔杆子,但是元老院对军队的机关编制把控的非常紧,尤其是“非军事岗位“。基本都是走外包路线。 好在文宣口的合作时间已经很长了,对他这个“甲方”的需求不说了如指掌,至少也能“深刻领会”。当然,每次撰写此类稿件他都要或者亲自撰写或者审阅相关的“写作纲要”,确保“乙方”不出偏差。 魏爱文一口气布置完任务,又问起《风起连阳》评书本的审核工作。《风起连阳》是以连州、连山、阳山地区的剿匪镇暴为背景的,由连阳地区的主任黄超撰写的一部小说。 虽然是小说,但是里面的事迹八成都是真人真实,加上黄主任的一支生花妙笔,写得有血有肉,一出版就获得了极大的好评。...